新聞中心
白振年:用心詮釋“工匠精神”的“材料專家”
通訊員 趙富洋 侯逸倫
實驗室研究材料,吃飯時想著材料,睡覺夢見是材料……同事們親切地稱白振年為“材料專家”。
作為廣建新型建筑節能材料有限公司工程師,白振年20多年從事有機、無機及復合型材料研究生產工作。2016年初,白振年從外地回到家鄉,在公司主持裝配式輕鋼框架節能材料生產研發,為我市實施“綠色崛起”發展戰略默默耕耘奉獻。
2016年7月,當裝配式輕鋼框架節能材料成批量投入我市市場時,引起了建筑建材市場的廣泛關注,節能在75%以上,抗震性能強,同時要比原混凝土墻體重量減少四分之三,裝配式輕鋼框架復合板諸多優勢可謂是建筑建材市場奇跡和創舉。全國高校教授及專家評審委對這一新型節能綠色環保建材產品給予充分肯定,評價說:“這是國內領先產品,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廣建新型建筑節能材料有限公司也被確立為“河北省裝配式建筑產業化基地”。
白振年認為,裝配式復合板能否成功,硫氧鎂配量的應用直接影響產品的性能和質量。白振年采取 “引進、消化、吸收,多學科綜合創新”的辦法,他說:“對未知領域要創新,創新的基礎是消化吸收”。他多次到外地考察,帶領7名科研課題人員在實驗室進行無數次實驗論證,走出實驗室又開始查閱大量有關資料,吃在食堂,住在工廠……經過半年時間,他合理把硫氧鎂配比應用到裝配式節能建筑材料中,讓它性能發揮到極致,呈現了不僅保溫效果好,而且強度高,耐火性能優越的新型材料,當年2.5萬平方米裝配建材投放建筑市場,很快成為市場“寵兒”。
打造“工匠精神”,不僅在于“匠”,更在于“心”。耐心堅守每一平方米裝配節能建筑材料成為白振年技術質量風格。“每一平方米產品發泡微孔達百萬之多,必須保證在0.3至0.5毫米,超標就得不到保溫效果,強度不夠受力水平,這針尖大的微孔白工上眼一看,就知產品是否達標,質量是否過關。” 白振年介紹著自己的經驗。